OpenCV 4.12.0
開源計算機視覺
載入中...
搜尋中...
無匹配項
cv::xfeatures2d::TEBLID 類參考

類實現 TEBLID (Triplet-based Efficient Binary Local Image Descriptor),在 [260] 中描述。 更多...

#include <opencv2/xfeatures2d.hpp>

cv::xfeatures2d::TEBLID 的協作圖

公共型別

列舉  TeblidSize {
  SIZE_256_BITS = 102 ,
  SIZE_512_BITS = 103
}
 描述符位數,每一位都是一個盒平均差。 使用者可以在 256 位或 512 位之間選擇。 更多...
 

公共成員函式

String getDefaultName () const CV_OVERRIDE
 
- 從 cv::Feature2D 繼承的公共成員函式
virtual ~Feature2D ()
 
virtual void compute (InputArray image, std::vector< KeyPoint > &keypoints, OutputArray descriptors)
 計算在影像(第一種變體)或影像集(第二種變體)中檢測到的一組關鍵點的描述符。
 
virtual void compute (InputArrayOfArrays images, std::vector< std::vector< KeyPoint > > &keypoints, OutputArrayOfArrays descriptors)
 
virtual int defaultNorm () const
 
virtual int descriptorSize () const
 
virtual int descriptorType () const
 
virtual void detect (InputArray image, std::vector< KeyPoint > &keypoints, InputArray mask=noArray())
 在影像(第一種變體)或影像集(第二種變體)中檢測關鍵點。
 
virtual void detect (InputArrayOfArrays images, std::vector< std::vector< KeyPoint > > &keypoints, InputArrayOfArrays masks=noArray())
 
virtual void detectAndCompute (InputArray image, InputArray mask, std::vector< KeyPoint > &keypoints, OutputArray descriptors, bool useProvidedKeypoints=false)
 
virtual bool empty () const CV_OVERRIDE
 如果檢測器物件為空,則返回 true。
 
virtual void read (const FileNode &) CV_OVERRIDE
 從檔案儲存中讀取演算法引數。
 
void read (const String &fileName)
 
void write (const Ptr< FileStorage > &fs, const String &name) const
 
void write (const String &fileName) const
 
virtual void write (FileStorage &) const CV_OVERRIDE
 將演算法引數儲存到檔案儲存中。
 
void write (FileStorage &fs, const String &name) const
 
- 從 cv::Algorithm 繼承的公共成員函式
 Algorithm ()
 
virtual ~Algorithm ()
 
virtual void clear ()
 清除演算法狀態。
 
virtual void save (const String &filename) const
 
void write (const Ptr< FileStorage > &fs, const String &name=String()) const
 
void write (FileStorage &fs, const String &name) const
 

靜態公共成員函式

static Ptr< TEBLIDcreate (float scale_factor, int n_bits=TEBLID::SIZE_256_BITS)
 建立 TEBLID 描述符。
 
- 從 cv::Algorithm 繼承的靜態公共成員函式
template<typename _Tp >
static Ptr< _Tpload (const String &filename, const String &objname=String())
 從檔案中載入演算法。
 
template<typename _Tp >
static Ptr< _TploadFromString (const String &strModel, const String &objname=String())
 從字串載入演算法。
 
template<typename _Tp >
static Ptr< _Tpread (const FileNode &fn)
 從檔案節點讀取演算法。
 

額外繼承的成員

- 從 cv::Algorithm 繼承的保護成員函式
void writeFormat (FileStorage &fs) const
 

詳細描述

類實現 TEBLID (Triplet-based Efficient Binary Local Image Descriptor),在 [260] 中描述。

TEBLID 代表基於三元的有效二值區域性影像描述符,雖然最初它被稱為 BAD [260]。 它是對 BEBLID [259] 的改進,它使用三元損失、難負挖掘和錨點交換來改善影像匹配結果。 它能夠透過更改 scale_factor 引數來描述來自任何檢測器的關鍵點。 TEBLIDORBBEBLIDBRISK 一樣有效,但是基於三元的訓練目標選擇了更具區分性的特徵,這些特徵解釋了準確率的提高。 當使用 AKAZE 示例執行 BEBLID 時,它也比 BEBLID 更緊湊,其中 BEBLID 使用 512 位獲得 561 個內點(75%),而 TEBLID 使用 256 位獲得 621 個內點(75.2%)。 ORB 僅獲得 493 個內點(63%)。

如果您發現此程式碼有用,請引用以下論文

Iago Suárez, José M. Buenaposada 和 Luis Baumela。 Revisiting Binary Local Image Description for Resource Limited Devices。 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,第 6 卷,第 4 期,第 8317-8324 頁,2021 年 10 月。

該描述符在 UBC 資料集 [300] 的 Liberty 分裂中進行了訓練。

成員列舉文件

◆ TeblidSize

描述符位數,每一位都是一個盒平均差。 使用者可以在 256 位或 512 位之間選擇。

列舉器
SIZE_256_BITS 
SIZE_512_BITS 

成員函式文件

◆ create()

static Ptr< TEBLID > cv::xfeatures2d::TEBLID::create ( float scale_factor,
int n_bits = TEBLID::SIZE_256_BITS )
static
Python
cv.xfeatures2d.TEBLID.create(scale_factor[, n_bits]) -> retval
cv.xfeatures2d.TEBLID_create(scale_factor[, n_bits]) -> retval

建立 TEBLID 描述符。

引數
scale_factor調整檢測到的關鍵點周圍的取樣視窗
  • 1.00f 應該是 ORB 關鍵點的比例
  • 6.75f 應該是 SIFT 檢測到的關鍵點的比例
  • 6.25f 是預設值,適用於 KAZESURF 檢測到的關鍵點
  • 5.00f 應該是 AKAZE、MSD、AGAST、FAST、BRISK 關鍵點的比例
n_bits確定描述符中的位數。 應該是 TEBLID::SIZE_256_BITSTEBLID::SIZE_512_BITS

◆ getDefaultName()

String cv::xfeatures2d::TEBLID::getDefaultName ( ) const
virtual
Python
cv.xfeatures2d.TEBLID.getDefaultName() -> retval

返回演算法字串識別符號。 當物件儲存到檔案或字串時,此字串用作頂級 xml/yml 節點標記。

cv::Feature2D 重新實現。


此類的文件是從以下檔案生成的